新華社今晨專電 澳大利亞正在研究一項新技術,通過改變昆士蘭果蠅幼蟲基因使之成長為不育雄性,以期有效抑制這一當地頭號害蟲。
  昆士蘭果蠅體長約8毫米,是澳大利亞危害最大的害蟲,影響蘋果、鱷梨、辣椒、獼猴桃、芒果等多種作物種植,長期以來依靠農藥殺滅。經過多年追蹤評估,澳大利亞農藥和獸藥管理局近期宣佈,今後限制使用這類殺蟲劑。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正在研究如何給昆士蘭果蠅幼蟲註入某種基因,改變它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使之無論最初是雌性還是雄性,都會成長為缺乏生育能力的雄性。由於雌性昆士蘭果蠅一生只交配一次,一旦遇上這種雄性果蠅便無法孕育後代。
  研究項目帶頭人保羅·德巴羅告訴法新社記者,這項研究歷時五年,可望提供一種“新的環境友好型、可持續且低成本的”除蟲方法。
  研究人員打算製造1.5毫米大小的傳感器,粘在雄蠅身上,以便追蹤它們的交配地點。“這將告訴我們需要投放多少只不育雄蠅,以及應該何時投放。”德巴羅說。
  (原標題:澳研究不育技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60qansg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